本集是「快樂送到家」最後一集除了繼續訪問文賢帶出他的生命故事也要回顧「快樂送到家」18年來如何把愛、生命、喜樂、寬恕送到每個聽友的家中感謝所有聽眾、來賓、好朋友們用生命與我們對話一路以來 充滿感恩歡迎與我們一起收聽走過「快樂送到家」的最後一哩路
「快樂送到家」即將進入尾聲本集繼續訪問文賢他憑著一顆單純的心一路跟隨上帝的腳步從服事喜樂家族、讀神學院、到佳音電台一路經歷上帝的陪伴也藉由「青春打勾勾」這個節目把生命的燃料繼續與眾人分享
看似幸福溫暖的文賢爸媽居然在他的學生時期就分開繼而離婚?!而在爸媽吵最兇的時候他的同學邀他去福音茶會進而認識耶穌之後他還帶著家人一個個信主修復跟家人的關係本集一起來聽聽他們如何走過這段經歷文賢又有什麼啟示想跟大家分享的呢?歡迎收聽 分享 追蹤
本集邀請到青春打勾勾的主持人 文賢談到他為什麼會成為慷慨的給予者更難得的分享了他的家人們從到處尋水田的外公、刻苦耐勞的媽媽、頭腦好 會做事的哥哥 到有手腕 會交際的弟弟 他的家人如何成為他生命的養分孕育了他現在的面貌歡迎收聽 分享 追蹤
什麼樣的競爭是理想的競爭?是要能全力以赴 比出高下,還是藉由競爭聯繫感情?射箭不只要心平體正,還要先喝酒行禮?然後還要聽音樂在節拍上才能射?古時的射箭之禮要教導我們什麼?如何藉由射箭來調養身心呢?本集要帶聽眾藉由古時的射箭之禮來認識如何能有好的爭競 而不會忿怒歡迎收聽 分享 追蹤
憤怒人皆有之,不好好處理,禍患無窮?「蓄怒」又會帶來什麼後果?古人說要「局外觀 事後思」又是什麼意思?聖經 詩篇 42:11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 」忿怒、煩躁似乎是人皆共有的情緒怎麼跟憤怒共處,是我們都要學習的功課本集繼續請劉柏宏跟我們分享「忿怒之情」藉由古人的智慧來了解如何與憤怒共處
憤怒,是人基本的情緒之一是生命動力的來源是人格發展能否健全的關鍵與恐懼、憂患、焦慮,都是看似負面,但是我們生命成長需要去面對的情緒從本集開始,我們就會一起來認識「忿怒之情」本集也會探討「憤怒」跟「忿怒」有何不同還有從古代神話的角度,聽聽「水神」共工及「無頭巨人」刑天與憤怒有什麼關係歡迎收聽、分享、追蹤
古代的喜樂觀能對現代人有什麼提醒與價值呢?「論語 禮記篇」寫道: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人若心中無主,就會被社會牽引,不能覺察自己走向物化,甚至滅掉天理然而正如王陽明所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如何讓心中有主,不會過度放縱,也能反躬自省不是容易的事,但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功課本集讓我們透過古人,學習如何注重自己也尊重他人,也來看看劉柏宏老師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快樂,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借鏡
對許多基督徒來說,喜樂是大家很喜歡的一種情緒在中國的文化中,喜有兩種一種是因著他人快樂而快樂另一種是因著慾望被滿足而快樂本集劉柏宏老師要帶大家來好好認識喜與樂是什麼樂與喜怒哀有什麼不一樣?喜樂與音樂有什麼關係?快樂的來源是什麼?是來自外在的事件、景況還是來自內在省思,或是因著在做有意義的事?讓我們來聽聽快樂是什麼?把「快樂」送到家~
本集邀請到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的劉柏宏從中西古今的角度來看看,情緒到底是什麼?情緒由何而來?情緒在不同文化種族是一樣的嗎?這集除了聽聽中國古人怎麼說也透過實驗,看看在非洲與美國的人對情緒的感受是什麼歡迎收聽、分享、追蹤
許多人期望過著安穩舒適的生活但林為千與蔣佩蓉夫婦卻希望過一個沒有遺憾的生活他們說:我們最恐懼的就是過度安逸,會讓我們的信仰停滯他們不僅賣掉房子、踏出美國,還跟著上帝走到了阿拉伯跟以色列透過在職場的經歷,成為別人的人生導師、創業導師也幫助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和好哪怕只有一個皮箱,都可以發現可以做出貢獻的地方經歷跟著上帝一起創作的信心之旅把愛給出去歡迎收聽、分享、追蹤
中年人怎麼面對人生下半場在兒子與影集的啟發下林為千與蔣佩蓉夫婦開始過極簡生活不僅把書丟掉、把雜物丟掉甚至連房子都賣掉了他們說:每件物品都會佔據心裡的空間要留下空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在極簡生活的同時,他們開始把心放在未來更美的家鄉也住到別人家 直接幫助別人面對生命與生活中的問題有時候他們把東西丟掉也會想買回來有時候也會有別人的質疑而他們怎麼面對這個極簡的中年生活呢?歡迎一起來收聽今天的快樂送到家
本集邀請從美國回來的林為千與蔣佩蓉夫婦經常教導家庭、親子課程的為千佩蓉夫婦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問題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在家族聚會上,面對家族的信仰問題、親子相處的矛盾、價值觀的衝突他們如何用愛的力量,誠實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打破彼此的框架,踏出和好的旅程重新建立情感的連結歡迎您收聽,分享,追蹤
本集劉柏宏告訴你他自身管理情緒的秘訣不僅是自身覺察情緒,他也常把情緒與他的太太分享幫助他梳理情緒,找到情緒從何而來,並處理掉一些多餘的情緒而本集也會介紹古人如何發現情緒還有情緒怎麼產生作用情緒如何從外在環境影響內心再由內心產生外在行為進而手舞足蹈 或是憤怒哀哭行為不只是行為,而是來自內心的想法、動機內外應該如何相通,或是如何修飾,都是今天探討的內容歡迎您收聽,分享,追蹤
儒家認為,欲是中性的,是與生俱來的當欲產生偏差時,才會變成慾,才需要留意而這樣的慾並非一味禁止,而是需要安頓與教導,適時宣洩不好好覺察情緒,不僅對個人有影響,更可能對社群造成嚴重的影響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可能發生爭奪更可能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如何好好安頓情緒、梳理情緒、宣洩情緒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可不學的功課歡迎您跟著中國文史哲專家劉柏宏一起學習情緒的安頓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大部分的男性自古以來,都有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壓力面對社會的責任與期待讓許多男性在情感上不敢太多表達,有很大的壓抑但本集來賓劉柏宏要來跟我們講講古人如何看情緒關於人的七情六慾古人也有一些不同的見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情緒是如何產生的還有,古時的教導真的是要壓抑情緒嗎?歡迎您收聽,分享,追蹤
對於憂鬱症、想自殺、壓力沈重、心靈沈重的人基督徒要怎麼樣透過信仰的力量幫助他們呢?而當我們幫助到一定程度時,也需要留意自身有限超過耗損時,可能會失去耐心、愛心,反而可能做出傷害對方的事在幫助他們時,我們要引導他們到上帝面前,而不是自己當上帝讓他們透過上帝找到人生的意義目標價值感受到人生逆轉的可能性
陌生人傳臉書訊息說在海邊要自殺,想找我祝福?!學了一堆專業,關鍵時刻卻只能跪下來禱告?吃三好米可以幫助解除憂鬱?本集魏連嶽老師分享了一個真實而離奇的故事,當陌生人傳訊息說他要自殺,他要如何透過傳訊息和禱告幫助這個人,更進一步帶他認識救恩還有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求救訊號以及分享可以做什麼來幫助維持樂觀情緒,消除負面想法歡迎收聽,分享,追蹤
面對憂鬱、焦慮、心靈不安、找不到活下去的盼望、高自殺危險群的人,該如何幫助他?曾經尋求過心理諮商師的人,一般人可以幫上忙嗎?魏連嶽老師分享心靈的問題沒辦法對症下藥人們需要真實的關心 陪伴感受活著時有人關心他們這是基督教信仰可以下手的地方有時不是心理諮商專業的人更能付出心力來幫助這樣的人本集讓我們聽聽看非專業的助人者 如何幫助人挽救一個生命
國外曾經有大學統計,每4個大學生就有一個使用過學校的心理諮商服務台大也在對新生的調查中發現,有20-30%的台大新鮮人有過自殺念頭對於身邊的同學、朋友心理上有遇到狀況的可能比我們想像的多如何留意他人的狀態適時給予幫助成為世上的光和鹽成為我們許多人該面對的課題面對一些自殺高危險群有時心理諮商的協助效果仍然有限而這時靠著基督信仰又能提供怎麼樣的幫助呢?本集繼續跟著 魏連嶽院長 聽聽自殺的高危險群從何而來我們又可以怎麼面對